站内搜索 ·欢迎光临物理青蓝网!今天是 2024-04-26
您的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研杂谈 >>读李政道《论科学与艺术》有感
教研杂谈
读李政道《论科学与艺术》有感
上传时间:2015-09-23 10:43:45 点击次数:1176 次
  

 

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性,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科学是对自然界的现象进行准确的抽象,也就是说把各种自然现象间的内部关系,相互联系的规律找出来,这种抽象的规律我们通常称为自然定律。定律阐述的越简单,应用的越广泛,科学就越深刻的描述了自然。尽管自然现象不依赖于科学家而存在,但科学家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艺术是用创新手段去唤醒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蘧着的,经以存在的情感。这种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越广泛,艺术就越优秀。

科学和艺术的关系是用智慧与情感的二元性密切相联的。对艺术的美学鉴赏和对科学的理解都需要智慧。没有情感的参与,智慧不能开创新的道路,没有智慧的情感不能达到完美的意境。杨振林说,科学与艺术是人类创造力的两翼,它们本是不可分的,科学家大师的创造力正如艺术大师一样凭着直觉与美感在进行创造。真和美是科学与艺术的灵魂,是科学与艺术的共同追求。

在古今中外,凡是有所成就的科学与艺术大师,无不在科学与艺术方面有着深厚的修养。达.芬奇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画家也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在解剖学、建筑学、机械学等学科领域有很多贡献的科学家。哥德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地质学家,植物学家,爱因思坦是科学大师也是一名出色的小提琴手。李政道与杨振林也对艺术有很深的理解。

科学教育也应具有艺术性。基础教育改革决定中要求培养学生学会审美。一般审美的目的,是使人自身的思想和观念具有特别的魅力,给他人的意识带来享受。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的课堂一定要呈现美的要素,给学生以美感。美感表现有二,一是激起学生喜悦之感情,使之心理舒畅,脑思维活动在高效层次(如:物理教学中利用魔术引出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已揭示魔术的原因从而加深对某一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二是激起学生的高贵的怜闵之心(文科教学中的一些悲剧故事,让学生进入情景与主人公一起感受和体验,给予强烈的心理刺激;理科教学中的破坏性实验,所谓把最美的破坏给人看,就像焚烧名贵的名香),让学生在悲奋的体验中深刻的理解和熟记所学内容。

课堂体现艺术的几条判据。一个基本观点,课堂教学艺术的创造者是教师。艺术的效果决定于:1、课堂教学进程的预设,2、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内容的预设,3、构成课堂艺术的元素(语言、肢体语言、形象展示,含多媒体组成的形象和实验教育构成的形象)4、音乐5、学生的回应。

元素本身不能构成艺术,艺术的形成关健在于元素的有机集成的形式。

具有艺术性的课的结果,让人获得美感,知识。还让人在心理的投入下、兴奋、激动等情绪体验的过程中获取终身受用的能力。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投稿信箱 |
中国·物理青蓝网 www.wlqlw.com
Copyright?2010-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40067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