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教书,潜心育人”——
如何做新课程改革下的新型良师
——记李春密教授访谈
2014年9月27日全国物理学术年会暨第四届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名师赛在重庆市天宝中学胜利开幕,我们有幸对前来参会的北师大教育学博士李春密教授进行了专访。
李春密教授希望通过参加物理学术年会,能和各位专家一起进行学术交流,并对当下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他非常期待名师的课堂展示,希望通过精品课展示,给老师们搭建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
李教授提到,新课程改革对中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信息知识、网络知识的发展,学生的知识来源非常广泛,怎样才能让课堂教学变得更有吸引力?
李教授认为,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具备以下知识结构。第一,丰富的文化知识。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作为知识的直接传递者,教师必须实现文化知识由以前的单一浅显向多元化广博化的转化。第二,本体性知识。作为物理教师,尽量做到了解近现代物理知识、熟悉普通物理知识、精通中学物理知识。此外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应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这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实验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第三,条件性知识。具体可分为: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教与学的知识和学生成绩评价的知识等。众所周知,不是任何一个物理知识丰富的人都能当好物理老师。作为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的知识以外,还得了解不同年龄层次孩子的认知规律和发展规律,什么样的教法适合孩子,什么样的学法适合孩子,如何去评价孩子。只有学好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把其精髓应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来。第四,实践性知识。这种知识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结晶,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积累。拥有丰富实践性知识的优秀教师,对教学情境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能更透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也更具有独创性、新颖性。
在问到如何看待网络上的一些有关教育的负面报道时,例如,由于师生间由于小矛盾演变成暴力事件,李春密教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作为老师,首先应该关爱学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不要随意对学生发火。老师在批评学生之前,要先弄清楚学生犯错的原因,事发的背景,以及学生的内心感受,以免造成师生间由于沟通不当而激发更深的矛盾。当然,在师范生培养上,各高校也做出了一些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新课改下对教育教学的更高要求。
李教授的谈话,对当前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挑战和遇到的困惑作出了一定的指引,让人受益匪浅,获益良多。最后,李教授告诫年轻教师一定要多读书,多学习,打好扎实的文化基础,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李春密: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师范大学纪律检查委员会和检察委员会委员、物理系党总支书记、全国高等院校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理事、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物理学会第八届教学委员会中学分委会执委会委员、大学物理教育专刊副主编。近年来,出版多部著作和教材,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和参与多项科研项目。
物理青蓝网 周婷婷 刘亚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