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欢迎光临物理青蓝网!今天是 2025-05-02
您的位置:>> 首页 >> 师生培训 >> 重庆市级初中物理培训 >>加强“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
重庆市级初中物理培训
加强“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
上传时间:2011-12-17 17:14:23 点击次数:2789 次
  

加强“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

——听观摩课《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有感 夏永淑

这次参加“市课改培训”学习,有幸观摩了一堂体现新课标教学的初中物理课。这节课的目标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本节课改变了以往学生实验主要是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发现性实验,在探究状态下学习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以知识为载体,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启发探究为主、以拓展为目标,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展学生小组探究活动,自己发现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设计合理有创意,重点突出,目标明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本节课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上课教师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来完成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的。整个课堂的教学过程完全符合新课标的理念,

这堂课,突出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以科学探究为主线,通过合作探究实验,让学生自主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体验和感悟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提高了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师生合作,一是情感融洽,二是创造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在理论学习与实验过程中,通过探究,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功感。在《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中,首先找出教学的难点,其次通过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利用情景引入、多媒体演示、小组合作和交流、小品等方法让学生课堂上充分地合作与探究,提高教学的效果。

我对本节课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以生为本

本节的主要物理知识蕴含于探究活动之中,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研究方法的习得也与探究过程密不可分,因此本节教学的关键是指导、帮助学生观察到清晰的实验现象,完成探究活动。 上课老师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的设计,既有知识技能目标又有过程性目标,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对学生在能力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建构理论中任何知识都不是直接灌输给学生的,都是生在一定的情景背景助下自己的感性认识与相互接、同化的

本节课通过意外发现、学生体验,创设了问题情景,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的语言具有启发性。本节课主要尝试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去“做一做”、想一想、看一看、做一做、议一议”。亲身体验透镜规律的奇妙现象,在课堂上做好启发、组织、指导、帮助、和激励工作,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从而保证探究活动顺利进行。

二、引导合理

科学探究处理的比较好。先通过“回顾旧知”,熟悉凸透镜的基本光学性质,然后利用“《导学稿》”引导学生探究凸透镜成像有规律,紧接着让学生大胆猜想并利用实验桌上的器材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让学生自己在光具座上找一个清晰的像。实验结束后对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情况一一分析:如何组装器材便于实验操作?如何调整像落在光屏的中央?师生共同探讨得出烛焰的中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这一实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出实验方法,由于教师的引导学生分组探究就很顺利的得出实验数据、实验现象。通过实验学生对凸透镜成像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由于凸透镜成像规律非常抽象,对于初学物理的学生来说,如果让他们自己直接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是非常困难的。老师利用学生分组实验数据、实验现象再结合学生上黑板把物和像的位置一一对应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使学生很容易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归纳总结主动获取知识。并将探究延续到下一堂课

本节课有待改进之处有:

1、本实验对于学生来说直接探究的难度较大,老师可以就探究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就行重点教学。比如:可以将探究中不同物距的成像情况分摊给不同的小组,减轻学生实验中的负担。最后将各个小组的测量结果进行综合评估交流,总结成像的规律,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2
 教师还应加强语言的规范与准确性,合理利用多媒体。

3、教师在教学中不应放的太多,有些环节要做必要的引导,否则,学生在实验中就会茫然失措。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肤浅的看法,如果不当之处,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投稿信箱 |
中国·物理青蓝网 www.wlqlw.com
Copyright?2010-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40067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