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欢迎光临物理青蓝网!今天是 2024-04-29
您的位置:>> 首页 >> 师生培训 >> 重庆市级高中物理培训 >>课堂教学中的“放手”与“收手”
重庆市级高中物理培训
课堂教学中的“放手”与“收手”
上传时间:2015-12-13 17:10:59 点击次数:1050 次
  

人!并不因为你有多少美丽的光环或者你身居要职而被人所敬重,重要是你为所从事的事业思考了多少!实践了多少!奉献了多少!这才最为关键!

                                                ——蒋  华

历时一周的成都树德中学(成都九中)学习已经结束。毫无疑问,这一周给了我对未来物理教育的新思考和新启迪。真诚感谢西南大学为我们提供了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更感激成都树德中学为我们提供的这次跟岗学习生活。

这次跟岗学习聚焦课堂,通过观摩8节课和2次校本教研活动,我们的视野得到了极大的拓展,课堂成为本次专业研修的主整地,成为我教学思想发展新的策源地、衍生地和延伸地。在听课中,我的思维被震撼着,被感染着,被启迪着,更在发展着。结合自身的课堂教学,我感受颇多,归纳起来有四个字:“放手”、“收手”。

为了让我的思绪更具逻辑性和科学性,我想从以下几方面予以总结:

一、课堂听课统计表

序号

日期

节次

授课教师

授课主题

班级

1

2015.11.30

上午第4节

罗  渊

试卷评奖

高2年级2班

2

2015.11.30

下午第3节

王正雄

试卷评讲

高1年级7班

3

2015.12.1

上午第3节

匡昆海

电学实验复习-测量电阻

高3年级2班

4

2015.12.1

上午第4节

梁  丽

电学实验试卷试题评讲

高3年级9班

5

2015.12.2

下午第1节

刘  宇

复习-磁场-

洛仑兹力

高3年级1班

6

2015.12.2

下午第2节

李泽刚

11月月考试题讲评

高3年级7班

7

2015.12.3

上午第3节

张  翼

12月月考试卷讲评

高1年级1班

8

2015.12.3

上午第4节

魏康华

12月月考试卷讲评    

高1年级1班

二、值得借鉴和学习的精髓

1.      幽默风趣、充满激情

无论是那一位教师,他们的教学都充满着智慧的火花和灵动的教学信息,充满着对物理教育的热爱,在这种“爱”的驱动下,教师上课充满激情,流淌着教师鲜活的物理意识和情感潮流,教师上课幽默风趣,给学生以强大的倾听力和学习力。尤其是罗渊老师、匡昆海老师、李泽刚、魏康华老师,他们巧妙将复杂的物理问题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对复杂的物理问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罗渊老师在解析电路设计中,把“供电电路”比喻为成都城市“一环路”,将“测量电路”比喻为“二环路”,将“保护电阻”比喻为高速公路的“减速带”,并进而分析减速带应该放在那些路段更为恰当,不但放松了学生紧张的思维,更降低了理解难度,困难的问题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迎刃而解。匡昆海老师用风趣的语言,通过不断变通“伏安法测量电阻”方法,深入发展,成都话“这儿该咋办?”,“哪我们就给它串联一个电阻嘛,不就把安培表当作伏特表用了啥!”在学生巩固练习时,匡老师鼓励学生到黑板作答,学生解答后,“就是这样的啥,这娃是个好娃!”激起全班同学给予积极的赞叹!李泽刚老师将普通话与成都话结合起来,语言抑扬顿挫,节奏感极强,充满激情,极具穿透力和牵引力,很有“气场”,学生在他的快速且富有磁性语言的带动下,思维在不同的试题中迅速转换、跃升,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扩展联想自然,思维训练得到有效培养。而魏康华老师在评讲试题中,用纯正的成都话,语言轻重、节奏收放自如,每一句话都抓住了物理过程的关键环节,深深地激励着学生努力思考,并促进着学生物理思维的快速发展。

激情与幽默是课堂信息传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我收益匪浅。

1.      诊断到位、精准讲解

听课学习中,我们听得较多的是习题评讲课(正值树德中学高三11月阶段考试和高一高二学月考试)。习题课看似简单,实则很难。究竟评讲哪些习题?如何评讲?评讲到怎么程度?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评讲等非常考量教师的智慧。树德中学的老师们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他们都是在完全批改了所有学生的答卷之后开展的评讲课,给了批语和分值。这表明老师们在上课前掌握了准确的第一手信息,试卷诊断到位,学生作答信息获取全面,这对教师的精准讲解、突破难点、强化重点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王正雄老师(教务处王主任)给几乎给每一位学生错误的地方都进行了圈点,在课堂评讲中,王老师利用学生上课注意力最充分的前20分钟,选择性的抓住学生问题最集中的试题进行讲评,有效提高了高一学生对斜面上诸多物理问题的解答,物理过程分析、受力分析、牛顿第二定律的运用、数学运算一气呵成,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在解决学生错误率较高的选择题时,王老师先展现学生走不通的解题思路,在逐渐启发学生运用“平均速度即时间中点速度”结合匀变速运动中速度规律(vt=v0+at),联立方程求解,在求解过程中,化三元二次方程为二元二次方程。巧妙地解决了相关问题,有效拓展了学生解题思路和数学运算技巧。李泽刚老师在课堂诊断学生答题的情况下,将月考第一道电学计算题和第二道力学压轴题作为评讲的重点(共计用时21分钟),努力培养学生对物体运动全过程及细节过程的分析能力,电学讲评中,抓做动能定理和平抛运动基本规律,引导学生采用位移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比例关系破解计算过程中的难点,并简单迅速确立计算关系。在评讲力学计算题中,李老师积极启发学生详细分析滑块Q在传送带上运动情况,精准判断摩擦力方向改变的时间节点,进而确定运动的转折点,抓住动滑轮下物块P与Q运动位移、速度关系,建立PQ之间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再结合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规律、功能原理、v-t图像等联立求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魏康华老师在评讲试卷中,根据学生作答情况进行重点评价,而在评价重点试题中,抓住学生思维错误点进行精准讲解,特别在计算题第2题的小车过程分析中,魏老师通过版画小车运动位置图像,准确分析小车加速与减速运动过程中的位移和时间关系,抓住花盆落地时间的差异分析两次不同的运动时间、位移的取舍,把精细化过程分析讲到了极致。

诊断到位是习题教学的前提,利用课堂最佳学习时间区实施“精准讲评”,进而达成习题教学更高教学目标,这给我以很深的启迪。

2.      关注学生、善于诱导

课堂教学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了解知识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他们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因此,学生是课堂的焦点和中心。在我倾听树德中学8位教师潇洒自如的课堂教学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关怀与关爱。教师们总是想方设法走近学生的心灵,拉近与学生交流的物理距离和心理距离。他们总是用启发的语言,循循善诱,启迪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思维,提升他们思维末梢的发展力,促进学生脑力发展。梁丽老师用情真意切的语言解读物理电学实验,每一个电路设计、实验器材的选择,乃至误差分析,她用亲切的眼神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再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将所有要素用科学语言娓娓道来,阐述非常专业。而刘宇老师在复习洛仑兹力时,更是善于诱导学生思维发展,用“接下来”、“再看”、“再来”等段落性衔接语言,紧紧抓住学生思维发展的源头,不断引发学生对原有知识的提取、再现与深入发展,有效建立了洛仑兹力的定义、大小、方向、洛仑兹力与安培力的关系、洛仑兹力与电场力的区别、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等知识体系,并在建构这一体系中不断延伸发展,适时拓展,课堂教学游刃有余,水到渠成。而李泽刚教师、罗渊老师、王正雄主任等在习题评讲中,更是围绕学生的问题,通过课堂诊断性提问,提取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并根据因素生成需要深入讲解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评,从而有效解决的学生的思维障碍,达成了课堂教学的目标。

课堂上对学生的关注是课堂成功的第一要素,而采取诱导、启发、探讨、探究的语言与学生共同直面问题、解决问题是实现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方法,在树德我得到了更深的认识。

3.      讲授专业、功底深厚

优质的教学不但需要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更需要专业能力强,善于实践、基本功扎实、教学功底深厚的教师。在树德中学学习中,我们不但感受到了树德全体教职员工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更通过8节课感受到了树德人对教育事业的情怀,感受到了树德物理教师深厚的专业功底和课堂教学技能。王正雄主任课堂教学稳健,讲解、启发、点拨、设问、板画与板书非常规范。罗渊老师对电路分析非常细致、电学仪器选择分析非常周到,而匡昆海老师从电学设计性实验的基本原则、设计思路、方案筛选到电路的检测与检验出发,通过罗列伏安法测量电阻的众多电路设计,非常深入地展现了电学实验中可能遇见的各种问题,体现出非凡的知识功底。刘宇老师在与学生探讨洛仑兹力能否做功问题时,结合安培力的微观表达式巧妙地解决了相关问题,体现出教师对细节问题的深入研究功力。李泽刚老师善于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通过对关键词语的解读,很快地一针见血地理清解题思路,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美和学习物理的快乐。而张翼老师通过不断变化物理情景建立新的模型,在变中追寻“不变”的基本规律,体现出对物理知识精深的掌握。8节课不但展现了树德物理教师良好的教学风范,更展现了教师们扎实可靠的教学能力,而这正是树德中学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稳居成都重点中学前茅的关键。

没有扎实的教学功底和稳健的教学风范,就无法呈现优质卓越的课堂教学,在树德,我更加坚定了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能力的决心。

1.      变式深入、夯实能力

“变式教学”是提升学生思辨能力、延伸学生触角、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方法,我们不但在参加树德中学数学教研组“变式教学专题研究会”中感受到了树德人对变式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探究,也在8节物理课堂教学中感受到了“变式教学”的魅力,“变”与“不变”不但成为树德人研究的焦点,同时也正成为树德教师课堂实践教学的重要方面。数学教研组肖兴佳老师给我们做了“变式教学”的“变”与“不变”。肖老师从中国教育的一个悖论,变式教学的释义,变式教学基本内容、方法与教学建议等方面,结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案例,非常精辟地讲解的变式教学在教学中具体应用,理论与实践交相辉映,非常有理论价值和实践应用价值,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而数学组教师对变式教学的探讨非常真诚、务实,大家毫无保留的交流,浓厚的学术氛围给我们以非凡的感受。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匡昆海老师以伏安法测量电阻基本模型出发,通过不断改变实验条件、预设,将伏安法测量电阻引向深入,将安安法、伏伏法,恒流半偏发、恒压半偏发、电流表改装等与伏安法测电阻基本模型结合起来,不断建立新的模型、新的测量手段与方法,极大地拓展了学生思维发展空间,也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张翼老师在准确掌握学生半期考试作答基础上,选择连接体问题开展变式讲评,从平面连接体到斜面连接体,从光滑接触面到粗糙接触面,从连接细绳到连接轻杠,从连接体再到装有物体的小球,张老师鼓励学生在通过假设、计算在变化的物理情景中寻找不变的物理本质,学生情趣高昂,思维活跃,能力得到极大扩展和提升。

正如肖老师所说的那样,“变式”实际上是高考命题的基本方法,因为许多高考试题正式通过“变式”而得以确定的,高考试题有它的原型。所以,“变式教学”应该成为今后课堂教学(特别是复习课与习题教学)的重要方法,这给我感受颇深。

6.专题教研、深究高考

12月3日下午,我们参加了树德中学物理教研组的专题校本教研活动,主题是:“全国物理高考与四川物理高考的异同”。在树德中学物理教研组长组长张宁老师主持本次校本教研活动。这是一次非常特别的专题校本教研活动,主题鲜明,组织有序、研究深入、参与度极高、效果优良,我收获匪浅。

在专题教研活动中,树德中学高三年级备课组长刘宇老师首先给大家作了“全国物理高考与四川物理高考异同”的专题讲座。在讲座中,刘宇老师深入解读了全国高考与四川高考考纲、考试说明、试卷结构的差异,解析了全国高考试题的总体布局与分布、考题的侧重点与呈现形式。再带领全体老师深入细致地观阅2014-2015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在观阅试题过程中,刘老师几乎对每道试题都进行了讲解,从试题考察的知识点、能力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试题的陷阱等多角度审视试题,分析讲评非常专业,挖掘很深,体现了树德中学高三物理备课组超强的集体智慧。在交流过程中,树德中学高二和高一年级备课组长结合本年级实际阐述了本年级的应对策略和基本计划,我们感受到了树德中学物理组对高考深邃的敏锐力和洞察力。正是因为他们这种超前的思维和超前行动,为日后备战高考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从而使树德中学物理教育质量稳居成都市前列。

在教研活动中,我本人也交换了对全国物理高考和区域性物理高考的认识,我的同伴周志良先生、谭俊贤先生和董彦先生也分别交流了独自的见解。我们的见解得到了树德中学同仁的高度评价,也进一步建立了我们彼此之间深厚的友谊和情感。

三、课堂教学手段与方法统计

授课内容

授课教师

教师讲解时间(分)

教师提问次数

学生应答次数时间

学生自学时间(分)

小组合作学习时间

试卷评讲

罗  渊

39

统计错误人数5次

0

审题时间约0-1

0

试卷评讲

王正雄

38

对个别问题提问3次

2

0

0

电学实验复习-测量电阻

匡昆海

36

全班集体练习题1道

2人次,3分钟(画图),回答计算公式

1

0

电学实验试卷试题评讲

梁  丽

40

无针对性提问

无单独

回答

0

0

复习-磁场-

洛仑兹力

刘  宇

38

做1道练习题

1学生回答2

1

0

11月月考试题讲评

李泽刚

36

针对性问题3个

3人次应答

解题思路

3-4

0

12月月考试题讲评

张  翼

32

变式性问题5个

5人次应答

解题思路

7-8分钟

0

12月月考试题讲评

魏康华

39

针对性提问2个

无单独

回答

0-1

0

在前面的综述中,我们学习到了树德中学物理教师们精湛的讲解艺术和洋洋洒洒的教学风范。通过以上课堂教学实录统计表,我们发现,课堂教学中似乎也有可以探讨和发展的空间。归纳起来,我的发现体现了本篇文章的关键四个字“放手”与“收手”。

四、“学”以“放手”

(一)学生学习心理与“放手”

学生在课堂中“学”,在课堂中“思”,在课堂中进步与发展。这种发展其实需要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心灵与智力的交融。马斯洛在阐述学生学习动机时有这样的表述:“学习是一个交换信息与分享信息的过程,学生既是知识的学习者,但更是交流者”。学习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开放、交互的大脑,更具发展力和创新力。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在课堂不但需要接收老师对的知识传授和情感的熏陶,更需要在认识知识的过程中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述自己的观点,他们渴望被认知、渴望被欣赏、渴望被肯定,甚至渴望被否定。在我们听课过程中,当张翼老师提出问题时,从学生跃跃一试的状态中我们感受到了这样的学习交流热情,这时的课堂,充满智慧的交融、脑力的碰撞,而正是这一碰撞进一步产生了新知的火花。因此,当张老师放手让学生思考问题,并提出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时,课堂上学习交流的火热情景让我感到非常兴奋和欣喜。

所以,我们说教师的教学需要大胆“放手”(哪怕是习题讲评课),要让学生自学、交流、合作与探讨。教师要走进学习小组,并适度参与他们对知识、问题的认识过程,这样的学习必然更有效,因为学生知道了问题是如何通过自己大脑的思考得以解决的,知道借助了同学们的哪些智力支持得以深度解刨的。

(二)学生学习效率与“放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不但取决于学生听讲的程度和接收知识的时间,还更取决于他们消化所接收知识、自主思考与对外交流认知的时间。所以我们认为,学生在课堂上是需要交流与互动的,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需要。如果教师把所有时间都用于自己的阐述,而不留给学生思考、消化与信息输出的时间,学生只好在课外用其它的时间来处理相关问题,这样的学习效率是低下的。

因此,放手让学习小组进行问题的交流与探讨,让学生在学习小组思维的碰撞中解决问题并产生新的问题,不但减轻了教师的讲课负担,更重要是提高了学习思考问题的效率,对学生有效掌握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我们知道,对问题的解决有很多渠道和方法,不同的学生,其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教师不可能穷尽所有的解题方法,而在放手让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用很简便的方法解决问题,用简短的语言说服对方(同龄人之间的语言是最容易沟通的,很难的问题,教师阐述的语言可能不一定比学生的语言更有效),而达到教师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不但节约了教师解决问题的时间,实际上也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所以,“放手”让学生通过互动交流解决一些问题是完全能够提高学习效率的。这样,老师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来解决更难的问题,从而更能突破难点,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三)学生思维发展与“放手”

学生脑力发展的过程需要外界因素介入,需要“植入”许多重要的外界知识基础,但更需要其自身的内化与生长。世界著名人脑科学家维得罗夫斯基教授关于人脑生长的研究表明:大脑需要不断接受外界刺激并对刺激进行自动反馈,才能延伸脑细胞末梢,促进脑神经发展,建立中横交错的思维网络系统。他进一步阐述道“脑细胞的发展不是单靠接受信息来完成,更需要脑细胞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架构来完成”。因此我们说,促进学生脑力发展,重在促进学生不断的思考与思维的碰撞,而不是通过信息的接受和储存。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万万不能将学生作为知识的接收器和储存器,这样我们只会增强学生的“复制、粘贴”能力,而不能提高学生思维的创新与创生能力。教师不断的讲解试题,反复地讲解试题的解题技巧和基本方法,并不能使学生获得属于其自身的思维网络,只有在学生通过自身对问题的琢磨与思索,再通过其交流、互动与表述等才能真正促进其思维发展,从而形成强大的思维张力。这即是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思考、探究、互换对问题的认识,而不是让学生单一地接收知识。“放手”应该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活思想,而不应成为教师害怕学生不懂的负担。教师敢于放手,学生才能够有更多的属于其自身通过努力获得的发展。

五、“教”以“收手”

(一)教学心理与“收手”

常言道: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于是,在我们教师的心里总有讲学的情怀和心境,总以为在课堂上非讲不可,不讲课的老师似乎不敬业,不讲课完不成教学任务,学生成绩一定不好。教师总以为只有通过挥洒自如的满堂灌才能完成有效的教学任务。因此,教师总喜欢“收手”,学校领导似乎也有这样的认为,家长、同事似乎也以为然。

这种教学心理一方面反映出教师对自己的信任,但另一方面放映出的似乎是对学生的不信任,这 “信任”与“不信任”是造成教师喜欢“把控教堂”,喜欢“一言堂”的核心“课堂教学观”。然而,40分钟的课堂真不是教师40分钟的讲堂。40分钟的课堂应该成为师生有效学习、探究、共同进步的“思维场”。所以,我们倡导40分钟的课堂应该成为教师课堂教学“放手”与“收手”并重——“收放自如”的课堂。

这样的“收放自如”显然是指教师应根据自身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分析,根据对授课班级学生知识水平与能力现状的判断,确定“教”与“学”的掌控节点和时间分配点。哪怕是习题讲评课,试卷讲评课,教师应该“该放手”的时候大胆“放手”,而在“该收手”的时候及时“收手”。试题的审题、关键词语的抓获、试题的题眼(思维窗口)、物理过程分析和之后的受力分析、乃至各种物理规律的运用和数学运算,能让学生完成和参与的,要收放自如。教师没有必要对每一道题进行完整的评讲,要给学生“留白”,给学生交流的空间和时间,尤其对学生错误较多的试题,更要让他们表述思维走向错误方向的过程,让学习小组通过交流完成对错误问题的矫正,而在学生明白错误的根源之后,教师需要“收手”,需要点拨、总结和提升。让学生从错误中真正走出来,掌握正确的方法,避免今后犯同样的错误。

(二)归纳整理与“收手”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班杜拉指出:“‘替代性强化’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班杜拉的“替代性强化”是其在通过大量学生学习实验基础上得到的重要学习心理学结论。

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不管教师讲授的内容多么具有条理性、精辟性和逻辑性,都避免不了其内容的丰富性,尤其在学生自由学习时间偏少的课堂。因此,通过归纳整理形成精练的结论显得非常重要,这种“归纳整理”实际上就是教师通过“替代性强化”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掌握。显然,这时的“收手”不但必要,而且显得非常重要。这时教师要敢于“收手”,而不能“放手”。

我们再拿试卷评讲课为例,学生完成答卷的过程实际上是个体获取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解决相关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是学生的个体脑力劳动,必然存在认识的误区甚至错误。但在讲评时,如果我们不通过学生错误的思维过程中去寻找、总结、归纳整理出有价值的错误思路,就题讲题,不举一反山,不进一步深挖试题里面的试题(变式教学),我们哪怕把世界上所有的试题讲完,学生也得不出科学的解题方法。这里的“收手”实际上就是指教师要利用自身认知经验的优势去弥补学生认知经验的不足,帮助学生完成运用系统知识的系统化和科学化过程。

张翼老师在讲评试题过程中,从斜面上连接体那一道试题出发,不断衍生新的物理情景,并邀请学生解决,一个问题结束,接着下一个问题,再下一个问题。而在所有变式问题基本结束之后,再给以总结提炼,体现的正是这一方法。

(三)师生合作与“收手”

我们已经认识到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的脑力活动过程,因此,“放手”与“收手”就应该为程课堂教学过程的“双掷开关”,当然,这一“双掷开关”的主动权在教师手里,严格来讲也在学生手里。判断将时间给老师或是学生,取决于学习过程中的诸多需要。

1.“教师精讲”是“收手”的需要。根据学生注意力分布曲线,学生能有效听课的时间大约在10-15分钟以内。所以,老师的精讲应该控制在学生最佳学习时间间隔区间里,在树德中学教师中,许多教师均采用了这一一般规律。将物理过程最复杂、运算过程最难的试题放在这一区间讲评,追求最佳评讲效果。

2.“画龙点睛”是“收手”的必要。对“放手”后学生小组学习后的方法总结,解题规律总结;对学生完成实验过程且数据计算出来之后的科学规律总结;对学生探究后物理概念的归纳定义等等,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智力的支持,这时的“收手”是帮助学生完成对物理认识本质的升华,必需“收手”

3.“范例讲解”是“收手”的必然。物理知识的运用有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学生如何运用知识,怎样解决问题,如何规范答题,这需要教师给以示范,而且是标准化的示范,非常必要,务须用相对较多的时间给予展示。中学物理试题类型中,最麻烦的是实验题。这些实验题有许多并不是真正在实验室里做出来的,而是编出来的,如何解答实验题,最伤“人头”。教师需要利用适量的试题,精细化分析实验原理,实验设备的选择、实验过程、实验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等等。在此基础上,通过放手让学生接触更多的试题,教师再“收手”,与学生共同解决这些问题,依次循环。

非常高兴因为成都之行表述了以上碎语,观点纯属本人一家之言,不一定正确,甚有误导。但无论如何,通过树德,本人收获良多。之后,我会在工作中不断践行有关观点,在实践中检验预期是否有正确,是否有较高价值。

再次感谢重庆市教委、感谢西南大学、感谢成都树德中学为我们提供了这次非常宝贵的学习机会!我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上下求索,为进一步提升本人教育教学水平!为本人所在的学校、为渝中区乃至重庆市教育事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投稿信箱 |
中国·物理青蓝网 www.wlqlw.com
Copyright?2010-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40067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