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欢迎光临物理青蓝网!今天是 2024-05-18
您的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研论文 >>浅谈物理教学中教师“导”的体现
教研论文
浅谈物理教学中教师“导”的体现
上传时间:2011-03-21 20:42:08 点击次数:3530 次
   浅谈物理教学中教师“导”的体现
  
   张本川 綦江县东溪镇初级中学 401434
  
  摘要: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主体地位越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越能主动、愉快、高效地学好知识。本文着重对物理教学中教师“导”的体现进行探索,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教学,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四方面论述在物理教学中怎样体现教师“导”的作用。
  关键词:物理教学 教师 导学 体现
  
  引言: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但在物理教学中,许多教师(特别是老教师)受传统教学影响,教师导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其主要表现在:(1)课堂上教师讲得多,学生动得少;(2)不重视物理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改为演示实验,不好演示的实验索性不做,由教师讲;(3)学习方式陈旧,学生学习孤军奋战;(4)教师对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指导不够;(5)不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不敢放手,放不开手等。在这样的教学情形下,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得到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缺乏热情,处于被动状态,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感到物理难学,致使学习效果不好。
  要想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教师要加强学习,改变旧的教育观念,从传统教学中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育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发现者、构建者。怎样在物理教学中体现教师“导”的作用呢,下面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从四方面进行探讨: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兴趣是激起学生主动求知,主动探究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新课程标准下的物理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在教学中,可通过以下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精心、巧妙设计好课堂导入。
  可采用导入的方法很多,如故事引入法,问题引入法,实例引入法,实物观察法,实验演示法等。如教学“浮力”这一节课时,我准备了一个去掉底的可口可乐塑料瓶,倒立放置后放入一个乒乓球。问同学们:倒入水后乒乓球会怎样?演示:水注入瓶内,乒乓球沉在底部,出乎同学们的意料。用手堵住瓶口,乒乓球即刻浮出水面。提问:为什么第一次乒乓球没有浮起来?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了。此时,学生的情绪正处于积极的状态,一个“人人动脑”的热情就这样开始了。
  2、加强实验教学,突出物理学科特点。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很强、爱动手实验。在教学中精心准备好实验器材,引导学生做好教材上的演示实验、分组探究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新的知识、规律,获得成功体验。不断开发实验资源,多让学生用日常生活中的用具做好身边的小实验,例如:用塑料尺研究摩擦起电;用易拉罐研究小孔成像;用钢勺研究凸面镜和凹面镜的成像规律;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小药剂瓶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等等。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很大的作用。
  3、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展示其趣味性。
  初中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水平大致处在直接兴趣阶段,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处理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如:学习了“测量”后可以问学生:怎样测一枚硬币的厚度?学习“浮力”后可问:万吨巨轮能漂浮在水面上,为何小沙粒却沉入水底呢?学习“摩擦力”后可问:上体育课为什么穿鞋底带有花纹的运动鞋?学习了“电”后提问:为什么教室里日光灯要并联?台灯为什么可以调光?……。这些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或发生的物理现象,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
   4、充分利用物理史事,展示物理趣味性。
  物理学史包含了丰富的物理学家的生平事迹、高尚情操、成功与挫折、智慧与幽默,在课堂上适当选择趣味性较强的科学故事,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唤起他们的好奇心,提高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一节时,介绍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在洗澡时发现人浸入水中,水从盆中溢出,从而激发了他的灵感,发现了浮力的规律。在学习重力时,介绍牛顿由苹果落地从而发现万有引力以及牛顿在物理学方面作出的一些贡献等。这些事例既渗透了物理知识又不乏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中学习了物理知识。
  通过以上等做法,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改变对学习价值取向的认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变“厌学”为“好学”。
  二、精心设计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设计只关心教师的行为,忽视学生的活动。通常情况下,教案是以段落文字的形式显现出来,并且各个教学环节着重考虑的是教师的活动,设想教师在本环节中要传授哪些知识、说哪些话、做哪些事,没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活动,重教而不重学。教师在这种教学设计下而进行教学,学生接受知识比较被动,思维会受到限制,学习感到枯燥,注意力不能长时间地集中,会严重影响学习效果。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和机械的记忆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与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的、以学习者的学习为中心的学习。
  因此,在设计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知识的难易程度,根据课程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学习的重难点。设想可创设哪些情境,学生通过哪些学习活动,能达成学习目标,怎样通过学生的活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哪些活动学生能独立完成,哪些活动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只能充当“导演”的角色。因此在设计教学时,就要充分考虑“演员”(学生)在各环节中的安排,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体现出来。根据这种设计进行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会得到体现,在课堂上始终能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将提高学习效果。
  三、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物理是许多学生认为最难学的学科。公式、定律多,掌握困难,探究实验不好做,解题时不知怎样运用公式、定律。有些学生在初中时学习物理效果还好,而进了高中,由于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物理成绩就跟不上了。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进行指导,要以物理知识作为素材和载体,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习惯及一定的学习能力。
  1、精心设计预习提纲,培养预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教师在课前可以为学生制定出预习提纲,也就是把每一节课教材中的知识要点、重点、难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要求学生按照预习提纲进行预习。预习提纲可以帮助学生在预习中抓住重点、难点进行自学。带着问题预习,任务明确,目标清楚,有利于学生抓住要领,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如上《摩擦力》这一节课前列出以下提纲:①什么叫做摩擦力?什么叫做滑动摩擦力?是否两个物体只要接触,就一定有摩擦力?②在实验中为什么要强调木块在木板上要做匀速运动?为什么由弹簧秤读出拉力,就知道了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摩擦力?③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探究时运用了什么物理方法?④通过预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还想提出什么问题?通过预习提纲可帮助学生有的放矢的进行预习,并逐步学会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对提纲中感到疑难的问题,要求学生反复阅读,深入研究,并把问题记下,以便于在课堂上小组间的交流,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给教师在课堂上的指导奠定了基础。通过预习活动,逐步养成预习习惯,培养预习能力。
  2、适时渗透物理思想和方法,培养思维能力。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渗透一些物理思维方法和思想。如:探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弦长短、粗细、松紧的关系;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等,都应用了控制变量法。学习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几个力的合力;学习浮力时介绍曹冲称象的故事等,渗透等效替代的思想。另外还有类比法、转换法、理想模型等,都要有意识地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培养思维能力。
  3、指导学生其他学习方法,培养综合能力。
  学习物理的方法很多,教师除了要指导预习的方法,还要指导物理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实验的习惯;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方法,作笔记的方法;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好学习辅导资料;指导学生解题的正确方法及规范解题的习惯;指导学生把知识应用到实验生活;注重知识的整理和认真订正错误的习惯等。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同时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和成绩,同时指出不足,改进和完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习的方法科学、准确,符合认识论的一般规律。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后,对其以后高中、大学的学习生活,甚至终身学习,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积极开展小组活动,引导合作学习。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一个人今天在校的学习方式,必然会与他明天的社会生存方式保持其中内在的一致性,而合作学习是这种一致性的切入点之一。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要在学习中培养。营造师生共同学习、探索和研究问题的环境氛围,建立对话式、交互式的教学模式,正成为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主要途径。
  小组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教学实践证明,合作学习能增强课堂互动的有效性。通过同学间的相互交流,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和反省,而且也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做出适当的评价。合作学习还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也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培养责任感和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学生之间取长补短,相互学习,不断完善人格和知识结构。
  在实施过程中,要创设宽松、平等、民主的合作氛围。合理分组,优化合作小组的组合,并制定适宜的合作目标,开展组与组之间竞争。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对学生的合作技能进行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各小组都能完成合作学习的目标。教师根据各小组的讨论情况、学习效果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以评价来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总之,通过以上作法,教师可以从教学的包办者转变为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充分体现教师“导”的作用,切实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使学生学得轻松、高效,课堂效益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宋善炎,物理教学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
  [2]陈旭远、张捷,新课程实用课堂教学艺术,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
  [3]唐伟、丁召民,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初中物理),新华出版社,2005.4
  [4]李眉眉、邓泽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艺术,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5
  [5]王瑜,给物理教师的101条建议,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9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投稿信箱 |
中国·物理青蓝网 www.wlqlw.com
Copyright?2010-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4006783号-1